2015年刊 论叶橹的诗歌批评 孙德喜 叶橹先生,原名莫绍裘,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。他的诗歌批评起步于1955年,那时他只是武汉大学中文系的一名二年级的本科生,就已经开始在《人民文学》上发表论文《激情的赞... 11月22日 阅读 998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融合理性精神的开放与整一 —王尧散文理论中的观念与方法论启示 蒋登科 散文是最容易走向读者的文体之一,所以才会有“散文热”之类现象的产生,然而对这其中的原因,人们似乎还并没有挖掘得很充分,并... 11月22日 阅读 1,028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风格独具的学术行旅 —评丁帆《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》 傅元峰 1979年,丁帆在《文学评论》上发表了《论峻青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》一文,开始了他作为文学评论家的生涯。他研究视角多元,论域宽广,就本质来看... 11月22日 阅读 988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静水深流或隐逸的诗学 ——读子川诗集《虚拟的往事》 唐晓渡 五味杂陈的中年倏忽将过。黄土汹涌,眼睁睁已漫至胸际。随着两鬓飞霜,前额日显空旷,脑袋和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被扭向身后。这里的“被扭向身后”,意指受控... 11月22日 阅读 986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沉默的村庄 ——小海90年代诗歌创作简论 十 品 中国现代诗歌在进入90年代后就像激越的长江忽然进入舒缓徐行的宜昌段,原本冲动、浮躁、狂乱的诗歌心态在宽阔的江面上平静而沉... 11月22日 阅读 1,065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唱给未来的旧日童谣 —徐可先生短篇小说《桥》读札 周卫彬 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,虽然记忆对童年时的故乡进行了重塑,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种塑造也在不断丰富,使得童年生活成为透... 11月22日 阅读 968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文明废墟上的行吟 ——论夏坚勇的历史文化散文 杨荣昌 散文创作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声势浩大的高潮,历史文化散文的异军突起,思想随笔的纷纷涌现,尤其是一批年长的学者以其渊博的学识,深厚的艺术造诣创作出的... 11月22日 阅读 1,063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他者面前的无能为力 梁艳萍 吴晨骏早期以诗歌名世,80年代中期在大学读书的期间,即开始诗歌创作。进入90年代,吴晨骏转向小说写作。他的第一篇小说《小布速写》96年2月发表于《当代小说》杂志。小说以一个五岁的... 11月22日 阅读 1,057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以童年之核建构温暖的文化地标 ——评祁智《小水的除夕》 谈凤霞 阅读乡土题材作品,总会从那各色各样的乡土故事中感受到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”也养育“一方文”之确切。故乡之于文学写作,似乎永远都是一条流在生命里的母亲河。... 11月22日 阅读 1,026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5年刊 朱辉论 汪雨萌 叙述朱辉是有些困难的。朱辉出道应该有好多年了,与他同时期走上文坛的江苏青年作家们大抵都已功成名就,创作上也都趋于稳定,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,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特征,但朱辉好像还在那儿... 11月22日 阅读 918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