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刊 从乡土市井到城乡同构 —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创作的未来指向 叶炜 上世纪九十年代,文学流派的建构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。各种各样的文学流派概念层出不穷,一浪甚过一浪。这些命名正应了那句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拍死在沙滩上”的玩笑话。那些有... 09月15日 阅读 1,281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7年刊 里下河文学:水做的文章 卞秋华 里下河并不是一条河流的名字,而是纵横于广袤的苏中平原上的四条水系所圈定的一块区域。这里的人们分属着不同的城市,但却操着一口类似的方言,不同于吴侬软语的婉转,直直的调... 09月14日 阅读 1,362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7年刊 里下河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叙事与女性形象 郑润良 迄今为止,关于里下河文学流派的研究文章上百篇,但是关于里下河文学流派的核心审美特质,研究者虽有阐释但尚未达成定论。很显然,一个流派如果没有对自身的审美特质形成共识并... 09月12日 阅读 1,300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7年刊 汪曾祺的“逸”与“闹” 毕飞宇 《受戒》是汪曾褀标志性作品,简单,明了,平白如话,十分好读,没有刻意藏着掖着,一切一览无余,但有特殊的味道。 1980年,汪曾褀在《北京文学》第十期上发表了《受戒》... 09月11日 阅读 1,162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7年刊 追寻汪曾祺的足迹 王干 汪先生去世的时候,我从南京赶到北京八宝山向遗体作别。汪先生静躺在鲜花丛中,放的不是常见的哀乐,而是《天鹅之死》。我那天有点失去控制,哭成泪人似的。后来我看录像,有些奇... 09月09日 阅读 1,153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7年刊 老头儿“三杂” 汪朗 我们家“老头儿”虽然被人戴上了“最后一个士大夫”、“学者文学的代表”之类的帽子,杂七杂八的东西也知道一些,但是很不成体统,有杂而无学。在此,只能谈谈汪曾祺之杂。 老头... 09月08日 阅读 1,176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7年刊 《里下河文学》2017年刊目录 卷首语 近年来,里下河文学流派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、评论家的重视,成为近年来中国文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现象。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已成为江苏文学研究的重要版块之一,聘请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... 09月07日 阅读 1,599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6年刊 白 烨|想看的和想说的 —读苏北散文有感 这些年,虽然被连绵不绝的长篇小说的阅读与评论弄得疲惫不堪,但还是要硬挤出一些时间来读一些别的著述,以丰富和愉悦自己,比如散文类作品,文史类图书,等等;苏北的散文作品,就这样“业余”地进入了我的视野,并... 08月17日 阅读 1,151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6年刊 阿土|乡土人文和原初精神的思考 —读顾坚长篇小说《元红》 不久前读到一句话,意思是说,时针可以拨回原点,但时间却再也不能回到昨天。我觉得以这句话来作为我读顾坚长篇小说《元红》的开头十分适用,因为贯穿这部小说的恰恰是发生在昨天的事,是回不去也挽留... 08月17日 阅读 1,337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2016年刊 姜广平|多维文学视野中的《垛上》 作家刘春龙在推出长篇小说《深爱至痛》和田野叙事散文《乡村捕钓散记》之后,2015年再一次推出40万字的长篇小说《垛上》。 这部可谓精心力作的长篇小说,为我国长篇小说的文学长廊再添精品,为中国小说的人物... 08月17日 阅读 1,201 views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