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论“里下河文学流派”,必须弄清楚“里下河”区域的界定。“里下河”不是一条河,她是由四条水系构成的一个地域。“里下河文学”是里下河地域范围内的文学。
“里下河”,是江苏苏中地区里河与下河之间区域空间的简称。里下河地区是一个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平原。其地理范围为,西接里运河,东牵串场河,北靠苏北灌概总渠,南达老通扬运河。“里下河”虽属平原,但在地貌上,又是江苏省长江与淮河之间最低洼的地区,四周高、中间低,地形如锅,是典型的洼地,境内河湖相连,水网密布,土地肥沃,是著名的鱼米之乡。
“里下河”大致有4个行政区,包括扬州、泰州、盐城、南通等地。具体有扬州的高邮、宝应,泰州的兴化、姜堰,盐城的盐都、东台、阜宁、建湖和南通的海安等地。其中兴化和建湖是里下河的腹部地区,而尤以兴化处于最低洼位置,俗称“锅地洼”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江苏高邮籍作家汪曾祺以小说《受戒》《大淖记事》复出文坛,在随后至今的三十余年间,在高邮邻县包括泰州的兴化、扬州的宝应,盐城的盐都、东台、建湖和南通的海安等地一大批生于里下河、长于里下河的作家,携其“里下河式书写”相继登上文坛,汇聚形成里下河作家群。众多优秀作品先后问鼎全国重要文学奖项,特别是毕飞宇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、茅盾文学奖,曹文轩荣获“国际安徒生奖”,夏坚勇、王干、吴义勤、鲁敏等荣获鲁迅文学奖,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。这批作家的地域文学创作得到了文学界的充分认可,一个充分体现文学地理特点的文学流派—“里下河文学流派”逐渐形成。
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表(部分)
体裁 | 姓名 | 出生 | 籍贯 | 会员级别 | 代表作品 |
小说 | 汪曾祺 | 1920 | 高邮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受戒》 《大淖纪事》 |
胡石言 | 1924 | 平湖 (浙江) |
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柳堡的故事》 《秋雪湖之恋》 |
|
马春阳 | 1924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双灯照》 | |
李有干 | 1931 | 盐城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大芦荡》 | |
许凤仪 | 1938 | 扬州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挺进苏北》 | |
施亚康 | 1945 | 海门 | 研究员 | 《太阳雨》 | |
沙 黑 | 1945 | 泰州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板桥应试》 | |
丁正泉 | 1946 | 盐城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捡豆》 | |
肖元生 | 1949 | 东台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临街的窗》 《新月弯弯》 |
|
王泓卫 | 1951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庶民》 | |
钱国怀 | 1951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南瓜花》 | |
曹文轩 | 1954 | 盐城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草房子》 | |
陈 明 | 1957 | 盐都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鸡毛蒜皮》 | |
徐晓思 | 1957 | 高邮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母亲望着我》 | |
刘仁前 | 1961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香河三部曲》 | |
李景文 | 1961 | 江都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野宴》 | |
王巨成 | 1961 | 仪征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穿过忧伤的花季》 | |
小说 | 朱 辉 | 1963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白驹》 |
鲁 羊 | 1963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银色老虎》 《黄金夜色》 |
|
祁 智 | 1963 | 靖江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呼吸》 《变奏》 |
|
张小波 | 1963 | 如皋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法院》 《检察大员》 |
|
王树兴 | 1963 | 高邮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国戏》 | |
毕飞宇 | 1964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平原》 《推拿》 |
|
顾 坚 | 1964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元红》 | |
罗望子 | 1965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我们这些苏北人》 | |
吴晨骏 | 1966 | 泰兴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筋疲力尽》 | |
曹文芳 | 1966 | 盐城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香蒲草》 | |
庞余亮 | 1967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薄荷》 | |
朱 文 | 1967 | 宝应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达马的语气》 | |
楚 尘 | 1969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路过黄村》 | |
鲁 敏 | 1973 | 东台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六人晚餐》 | |
林苑中 | 1974 | 扬州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雨语者》 | |
汤成难 | 1979 | 扬州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只有一个乳房的女人》 | |
周荣池 | 1980 | 高邮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李光荣当官》 | |
费 滢 | 1986 | 高邮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平台》 | |
庞 羽 | 1993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怪圈》 | |
评论 | 丁家桐 | 1931 | 扬州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扬州八怪》 |
叶 橹 | 1936 | 扬州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<漂木>十论》 | |
陆建华 | 1940 | 高邮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汪曾祺传》 | |
评论 | 何永康 | 1943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红楼美学》 |
丁 帆 | 1952 | 苏州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中国乡土小说史论》 | |
陈歆耕 | 1955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点击未来战争》 | |
徐德明 | 1956 | 扬州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诗学践行》 | |
刘祥安 | 1957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话语的真实与现实》 | |
孙建国 | 1957 | 高港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泰州戏曲》 | |
费振钟 | 1958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堕落时代》 《悬壶外谈》 |
|
王 干 | 1960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世纪末的突围》 《王干随笔选》 |
|
汪 政 | 1960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自我表达的激情》 | |
王 尧 | 1960 | 东台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迟到的批判》 | |
吴长青 | 1970 | 盐城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重构非虚构》 | |
徐晓华 | 1963 | 如东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涌动的潮汐》 | |
姜广平 | 1964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经过与穿越》 | |
吴义勤 | 1966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告别虚伪的形式》 | |
孙生民 | 1966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汪曾祺研究》 | |
何 平 | 1968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散文说》 | |
北 乔 | 1968 | 东台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约会小说》 | |
吴 萍 | 1977 | 姜堰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遇见》 | |
周卫彬 | 1982 | 泰州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里下河文学流派初探》 | |
易 扬 | 1987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人间烟火幸福路》 | |
汪雨萌 | 1988 | 海安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史铁生年谱》 | |
散文 | 张泽民 | 1935 | 扬州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岁月履痕》 |
葛玉莹 | 1935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明月清风》 | |
徐一清 | 1938 | 泰州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逝去的灵性》 | |
杨守松 | 1943 | 盐城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杨守松文集》 | |
韦明铧 | 1949 | 扬州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扬州曲艺史话》 | |
夏坚勇 | 1950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湮没的辉煌》 | |
张学诗 | 1954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悠远的地平线》 | |
姚社成 | 1956 | 泰州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吾园秋深》 | |
曹学林 | 1961 | 姜堰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走不出的老家》 | |
徐 泽 | 1961 | 海安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怀念家园》 | |
苏 北 | 1962 | 安徽天长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忆读汪曾祺》 《城市的气味》 |
|
王桂国 | 1963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乡村肖像》 | |
宗崇茂 | 1963 | 盐城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我曾高高地爱过你》 | |
刘春龙 | 1964 | 兴化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乡村捕钓散记》 | |
徐 可 | 1965 | 如皋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三更有梦书当枕》 | |
李明官 | 1966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范家村手札》 | |
孙 曙 | 1968 | 盐城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盐城生长》 | |
贾梦玮 | 1968 | 东台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红颜挽歌》 | |
戴中明 | 1968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草根的声音》 | |
童国华 | 1970 | 海安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最后的华章》 | |
诗歌 | 沙 白 | 1925 | 如皋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沙白抒情短诗选》 |
冯亦同 | 1941 | 宝应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男儿岛》 | |
子 川 | 1953 | 高邮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子川诗抄》 | |
孙昕晨 | 1958 | 射阳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雪地上的音乐》 《苍茫小语》 |
|
诗歌 | 曹 剑 | 1960 | 如皋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江北大汉》 |
万 川 | 1962 | 海安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汪洋黄昏》 | |
陈义海 | 1963 | 盐城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被翻译了的意象》 | |
金 倜 | 1963 | 兴化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倾诉》 | |
姜 桦 | 1964 | 盐城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大地在远方》 | |
袁 杰 | 1964 | 盐城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夜曲》 | |
小 海 | 1965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》 | |
崔益稳 | 1965 | 海安 | 江苏省作协会员 | 《一线灯光穿透平原》 | |
丁 捷 | 1968 | 海安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叩响她的门环》 | |
沈浩波 | 1976 | 泰兴 | 中国作协会员 | 《蝴蝶》 |